刚刚胜利闭幕的省两会和市两会为阳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振奋了阳东全员上下创新干事的信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阳江、韶关等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当前,阳东区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全力以赴推动阳东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五金刀剪是阳江一张闻名国内外的“产业名片”,该产业集群在阳东经济开发区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阳东五金刀剪企业加快创新,力争上游,深耕不同领域,发展成效显著,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
制作一把质量上乘、品色俱佳的好刀,原材料尤其重要。近几年,阳江不少五金刀剪企业加快创新科技研发步伐,全力以赴争取实现“刀锋上的突破”。作为阳江五金刀剪行业的龙头企业,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深谙技术创新就是产品的“生命线”。通过自建钢厂为刀剪生产提供原材料,并与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开展深度合作,阳江十八子实现了原料炼钢、精工制刀、技术创新一体化发展模式。
近日,记者走进阳江十八子精密特钢有限公司,见到车间里一个个炼成的钢坯摆放整齐,系列高端炼钢设备一应俱全。该公司负责人李学均介绍,要将生铁炼成优质的五金刀剪合金材料,需要经过真空抽气、中频炉冶炼、精炼炉精炼、水平连铸、电渣重熔、热轧、退火、抛丸、冷轧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方可确保成品质量上乘。
在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的助力下,阳江十八子钢厂优化生产工艺,经过一系列精加工后,生产出70Cr17MoV、90Cr18MoVco等高端碳钢料,使刀剪产品耐磨实用、更加锋利,年产量可达2000吨。“制作工艺的改良是提升原材料品质的关键。”李学均介绍,他们通过摸清刀剪原料的材质,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周密工作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原钢种的各项质量优化和新钢种试验,进而不断提升原料品质。
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国内新三板挂牌的第一家五金刀剪企业。2016年以来,该公司在阳江刀剪行业率先引进真空双室油淬炉等先进技术,以及真空双室油淬炉、辊动式不锈钢刀具连续炉等先进热处理设备,通过自主创新突破高端刀具材料热处理工艺,进一步提升刀具的硬度、锋利度、耐用度及防锈耐腐蚀性,大大提高了刀具质量和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拓必拓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研发了高端粉末钢M390、S35VN,其性能与国外标准持平,达到高硬度、更锋利、更耐用的效果。“目前,我们正在和安泰科技合作研发粉末花纹钢,对标瑞士顶级钢材,旨在打造超高端钢料。”该公司研究院研发经理刘伟说。
刀剪产品对原材料的要求较为特殊,国内刀剪行业的新材料研发工作长期处于“冷落”状态。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聚焦五金刀剪原料生产技术难点,与阳江多家刀剪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阳江五金刀剪原材料领域创新升级。
去年5月,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与阳江十八子集团联合成立科创基地,双方致力于从技术研发、智慧应用、高端人才培育等方面,推动全产业链的技术进步。近日,该科创基地成功研制出专门针对高端马氏体不锈钢以及高碳粉墨钢的新型轧制技术——中温轧制。在对高端钢材的中试实验里,可以明显发现,通过这种新技术制作出来的高端钢材,表面基本没有粗糙度,厚度公差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解决了高端钢材不能冷轧生产的难题,实现了低价量产。目前,这些高端钢材已经进行制刀试验。
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2019年10月挂牌成立以来,其科研团队积极到本地刀剪企业调研,了解制约刀剪企业生产的技术痛点难点。该实验室利用专业特长和科研团队力量,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检测,对原来生产的钢种开展研究工作,找出存在问题,制定调整工艺计划,在实验室优先开展科研工作,帮助企业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瓶颈,有力推动阳江合金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走进广东科拓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厂区门口附近整齐摆放的一台台成品数控机,正等待销往全国各地的五金刀剪生产企业。公司总经理梁国良介绍,这些成品中有四轴数控水磨机、立式水磨机、连体式自动上下料装置设备等,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需要的机械设备在精密度、造价等方面也不一样。该公司自主研发用于自动上下料的三轴数控单面磨机械手尤其受到市场欢迎,该设备能让一个工人由操作1组机器提高到同时操作4组机器,有效解决了五金刀剪生产企业用工紧缺的难题。
“水磨、抛光等是制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这些工序若不采取自动化,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生产企业长久以来面临用工难的问题。”梁国良表示,从用工、产品质量把控、生产效能等方面考虑,五金刀剪生产企业对于自动化升级改造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据介绍,该公司仅仅是三轴数控单面磨机械手的订单已经安排到了今年6月。
阳江市威特动力有限公司是业内另一知名五金刀剪制造业先进装备研发制造厂商,每年投入营收的10%用于设备研发,研发出的两轴至六轴数控精密研磨机、工业机器人、数控双面研磨机、数控磨边机等五金刀剪生产装备,其客户群体至少覆盖阳江本地80%的五金刀剪生产企业,产品畅销全国。
阳江市威特动力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计高介绍,近年来该公司每年的营收增长率都高于30%,2021年更是达到44%,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其中单是阳江本地的客户购买数控单面研磨机的收入就达到2876万。“这些数据还是在生产量不能满足订单量的前提下产生的,这从侧面反映了五金刀剪生产企业对自动化升级改造的需求越来越大。”黄计高表示。
先进的装备制造为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而五金刀剪生产企业对“智能”设备的应用率则直接体现了行业的自动化水平。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业内的标杆企业,在自动化升级改造上也走在了前列。该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翁炯表示,公司近几年大力投入全自动及半自动机械生产,优先解决技术要求高、用人多的生产工序,如2021年投入2500多万元用于打磨机械、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机械手单面磨、激光打标机等自动化机械的投入。经过几年的不断研究测试,该公司近80%的生产工序、工艺逐步用机械代替。
“打磨机械的投入,将原来打磨工序人均生产量翻4倍,打磨技术要求由原来的技术工转为普通操作工。”翁炯说,其他自动化机械的投入对于节省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作用。接下来,该公司将继续完善单工序机械化,然后实现双工序、多工序连线,最终达成自动生产线一体化目标。
从人工捶打、打磨,到使用原始机械但要依赖工人的技术、数控装备普及但仍要人力上下料,再到机械手的应用,我市五金刀剪行业自动化升级改造已步入“快车道”。
美珑美利、十八子、巧媳妇、金辉等一批知名度高、生产能力较强、优势突出的自主品牌企业,以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近日,记者来到美珑美利阳江旗舰店,只见店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厨房用品。刀具均采用柳叶开刃技术,其中匠心系列在传统的热处理技术上用了真空深冷的工艺,更好地保障了刀具的硬度均匀、韧性和防锈度。20多年来,美珑美利坚守“厨房升级”的战略理念,逐渐实现了从外贸起步到拥有自主品牌的成长蝶变,成为一家集生产、研发、营销为一体的厨房用品集团公司,拥有100多项专利、700多种产品,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塑造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要走符合产品定位的路,有所取舍,要有开放的心态和眼光,在品质保障的基础上,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发、新工艺的采用。”广东美珑美利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谢兆星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刀具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实用方面,也体现在个性方面。在产品研发中,要看重消费者的体验感,让更多人享受高品质厨具所带来的快乐烹饪过程,引领现代生活风尚。
在阳江市巧媳妇厨业有限公司的抛柄车间内,工人将半成品的刀具放入自动抛柄机器,仅1分钟就完成了6把刀柄的抛磨,每名工人可以操纵两台机器,较以往人工焊接效率提升5至6倍。随着送料、打磨、抛柄等智能化设备应用在生产线上,车间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不同的刀具经过组装,形成了出彩智能消毒分类套装十件套,6把色彩明丽的刀剪、3张功能不同的菜板、3功能消毒刀架带来全新的厨具使用体验,这也是公司的创新产品之一。“新冠疫情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提速,进而催生出了新的市场机遇,智能消毒套装系列由此产生。”阳江市巧媳妇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汝琼表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品牌的适应力要跟得上新的时代。在“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定位下,公司不断推动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制造1000多种产品,并开展多渠道销售。目前,公司紧抓电商机遇,充分利用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拓展销售网,线%以上。
疫情期间,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在稳住外贸的同时,加大力度拓展国内市场,呈现出逆势突围、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北京“王麻子”商标,借助中华老字号加大品牌建设;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投入使用,为制刀新材料研发提供技术支撑;五金刀剪学院成立,为五金刀剪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服务……自主品牌迎来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将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有效促进五金刀剪产业品牌效应持续增强。